2009年4月20日 星期一

米機王詠春拳理

功夫,自古至今沙場上撕殺,擂臺上拼搏,街頭上搏擊,茶樓街市家喻戶曉,神秘兮兮。但是在我們的理念裏歸納爲是一種防身搏擊技術,是一種可求的力學力角的實體。並非什麽深不可測,遙不可及的神秘傳說。
  功夫到底是怎樣一回事呢?我們認爲是在比試中根據對方發出的招式作進一步的應變而採取的行動,但如何審定對方是怎樣出拳,打的什麽部位呢?我們無須研究。因爲你的身軀任何的部位都有可能是對方要攻擊的目標,因此我們如何去審定對方出拳的時間和保護自己或者還擊呢?這一學說首先要掌握對敵的距離感,遇到高大,遇到矮小的對手,我們都要有作戰經驗。我先提出一個話題,就是先發制人和後發制人,先發制人只要短時間內掌握時機出手,要求速度和力量。後發制人可以移動的身體讓對方打不著目標,同時配合手法等作還擊均爲上策。只是遇著不同的對手能用不同的技理,就必須經過嚴格訓練。我想每個拳館都有他們的教程表。
  攻防學說可爲巧拙雙方。巧是當你的功夫手法有一定的時候,可以利用所學審時度勢:用最簡單最直接最省力的方法解決戰鬥,拙者是要你有一定的功力無論眼力、時機、速度、力度都恰到好處和實質相對,所謂大巧若拙也。以上兩個法子都要做到恰當好處是相對是極難的所以拳術就有優劣之分了。優劣之分在乎功力與技術配合加上作戰經驗我們不能偏重于任何一方如技術爲主或功力爲主。否則就會出現華山派的氣宗與劍宗的分歧。(金庸小說)但一切都離不開身法與拳腳的相互配合。那麽如何才能達到手眼身法的相互協調和相互作用呢?這就是所謂秘笈啦!在我理解的詠春拳拳理中風爲三個部皆段來修煉以達成這一個過程。
  ⑴小念頭:小念頭正面所用的是鉗陽馬,鉗陽馬的目的是練習者修煉過程中達到靈活轉動腰馬至靈活應用步法,使重心容易掌握變動。而剛柔則要配合身型的俯仰側屈的,身法與手型是以攤、伏、膀等爲主。在練小念頭時特別注意的是將手形從中線發出的難度關,通常打出都以直線向前爲主的,但詠春則強調子午線即中線原理。既可達到攻擊的快捷同時又可達到防守之效。所謂攻防兼備連消帶打,只要能練成子午線出手的原理這樣就是舉手之勞了。而小念頭練習目的就是學詠春拳的中心思想。任何出手都不收拳(手)再向前發手即使收拳也是順其自然,或有目的地做救手之用,但絕不收拳至身後(詠春拳術語就叫收手救手)。而其他拳術所做的出手區別在於強調出拳的力量運動路線越長作用力就越大的原理,而不理會出拳的質量與體能的按排。作爲上乘武學的詠春拳則要克服這一習慣,速度力度要在短距離出手而且要速度力度齊施。這是所謂的短吋勁了,懂就不難的。而吋勁在一般人認爲(我見通常的所謂詠春高手所表達的都是手臂的力量)而實質上詠春拳短勁發力在於手腕帶動腰馬,但這樣不能將人打飛。因爲想要將人打飛,非要練習長勁不可。長勁分爲兩類:1、發手時拳走的路勁長,如上步打人看似出拳的路徑短,形成一種錯覺只是手腕一揮,而實質是步進身移所産生的路程加上出拳的力度在一起才能達到將人打出,是腰馬推動而産生的作用力。因爲要想將人打飛非要接觸時間長不可,而要想達到接觸時間長而不掉的境地就必須修煉寬彈的內勁不可了。如太極的連綿不斷,舍己從人粘摩技理。當想達到這一個水平。我們就開始練習沈橋的意念了,因爲沈橋的沈字訣就是講橋手沈重的意思。沈即重、重即長。這表現在壓它不歪,推它不倒,拉它不動的整體合一而又善於轉移重心保持人體框架的合理配搭,同時就鬆緊適宜的一種狀。在沈橋的功法方面要求身體練成好似一張張開的蛛網一樣既富有彈性又有粘黏的感覺,這就是所謂的彈簧勁。在作戰方面是以讓中打中護中逼中爲訣。這是練習腰馬配合步法,粘黏逼打就是我們的長勁,連綿不斷,意長、勢長、勁長。而沈橋常用膀手的技法,即是膀手的應用的模式。在接手時遇輕則乘帶粘帶逼,遇重則讓而留中要靈,但意識上仍然要處於罩住對方的狀態的一個變化過程。練得好不容易敬請持之以恒,利用轉腰移步而産生讓中打中的技巧。
  沈橋裏面我們所練習的大都是單攻膀和雙攻膀以及倒膀卸力的原理充分表現出拳理中守中用讓中打中的特殊效果的作戰法則,通常人們知道沈橋的用法,而忽略了沈橋的練法,誰知兩者缺一不可。當你只懂用法而不懂練法時,所表現則成爲花拳繡腿,中看不中用。當你只知練法而不懂用法時則無所施其技皆敗也。
  綜合以上的兩個技理,而産生以下的修煉方法即在先機時則用發勁解決戰鬥。當我在弱勢則要採取靈活步法和變化來重新調整的作戰狀態,這時我們要採用走爲上的戰鬥法則。在標指中我們有一句口訣就是“標主輕靈隨機轉,還魂手法應無窮”。標指是利用詠春拳吞字訣爲主的技理,我們將對方的來勢引進收胸同時上升身體向下回吸,多用指法成吸錚,往往另對手防不勝防是以弱勝強的特殊法則。標指強調是強調走,快速利用吸字訣將對方的力引進,同時以吸錚將全身的力氣集中於錚部上,由上往下急墜,集中力越強效果就越好;或將身飄起用指法點打,目的是拉開距離由弱勢轉成占勢的奇特手法。
  以上所述三組訓練方法我想各師各法,但無論如何必須要有步驟地教授弟子。我想的教學程式基本上都是一類,首先小念頭的理念是將野蠻的出拳訓練純技理的力角力學的招式定型。如不動錚原理,子午線原理,耕、攔、膀、伏、攤等技術的力角要領。因爲每人的招式都可組織成一個相對的最大力角,就好比一枝牙籤,當你用手橫折的時候則牙籤就好易折斷,當你用手按著牙籤的尖會令你傷痕累累,基本上是無法能弄斷它。例如玩我們剪刀、石頭、布時的剪刀。特別強調出手時要連環虛實相間手法,勁力要求是短速,連環應用時要連綿不斷,有勁斷意不斷,勁斷意仍存的境地;再者則是沈橋的彈簧勁,以彈簧勁的原理做粘黏的訓練,使練習者達到勁長意長,就好像用剪刀石布的布一樣將所有的重物都能承受,唯獨不能防於剪刀的快也,同時學會膀手乘力和膀手打人的兩重不同技理;三者是標指的吸錚和標指兩種不同的對比,吸錚故將方引進吸入在用法由上到下或由下往上以及橫批等法,目的是將力臂縮短將重力集中於錚,而令一種方法即標指的指法,利用身體飄起後拉開距離用巧打點打聲東擊西,兩者陰陽配合無堅不摧。又如包剪捶的捶專破剪刀,唯獨對去布則無所施其技也,三組原理的框架結構的産生力的力學,則是我們詠春拳派必須的,但習成的基本功決一不可。至於每人說法每個分支的獨立教學模式,在於各個師傅的個人對詠春拳的理解都不能代表所有,包括我們在內只是帶表我個人的意見和見解,正所謂“山外有山人上有人”。希望我們年輕一輩遵守前人的教誨,抱開成見團結起來共同創造一個詠春的新時代。當掌握三者的法則時。就是實戰訓練,例如木人樁法的類比對敵,加黏手訓練,之後就要真人實操的自由搏擊。當將我們手法功力加上實踐都練習到一定的水平時侯,就可以說是詠春拳手了,之後就要秉承前人的教誨,發展授徒使詠春拳術可以在我輩得以繼承和廣大。同時應該注意養生和個人的修養,使我們的生命生生不息和文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追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