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16日 星期四

郭運平介紹詠春拳

小練頭是詠春拳的第一套路。練習小練頭是詠春拳的初級基礎,瞭解正確肘部位置、 中部的防禦要領及攻防動作的基本方法。 小練頭是詠春拳的代表性套路,是練習搏擊的基本功。 詠春拳是南拳中的一支武術奇葩,正所謂“北有太極,南有詠春”。沈橋是詠春的第二套拳法,是尋找與對方橋手接觸的方法。在練習第一套拳法時,腳部是沒有任何的移動。這套拳開始練習利用重心點去移動身體,同時基本上運用小練頭的招式去産生一種很難阻止的雙向力量。這拳法是否能夠發揮其効果,便要依賴小練頭的精通程度。這拳法在於練習﹕ 1. 重心點﹕這是重量的中心點。如果所有動作由這一點開始運作,體重便可齊體移動,同時便提供招式主要力量的來源。重心點可以由練習平面的旋轉轉馬而找得到﹔ 2. 雙向力﹕利用在同一時間但不同方向的力量組合去進行攻防活動。這種力量是由兩個或以上的方向組合而成,例如﹕身體的移動加上單或雙手的動作。應用時是否有效便要依賴關節活動的自由度及重心點控制身體的能力﹔ 3. 意識及活動的協調﹕意識上永遠向著目標而不是只想著動作,使力量能夠穩定地流向目標,而身體及四肢卻可由不同角度或位置去進攻﹔及 4. 招式中包含攻防﹕進一步令動作減至最小。 標指是詠春的最後一套拳法,能産生強大的破壞力量。這拳法能否發揮其應有的效用,便要依賴小練頭的結構、沈橋的重量活動能力及意念力等各樣的精通程度。這拳 法在於練習﹕ 1. 迅速的滾動力 ﹕ 産生如漩渦似的內圍吸收外來壓力技巧及週邊反彈能力﹔ 2. 多角度的滾動 ﹕ 由重心點的意識帶動而不是只單純靠動作的滾動﹔及 3. 凝聚力的控制 ﹕ 使重量能隨意念放在任何最有利攻守的位置上,這包括身體最弱的地方,例如指尖。木人樁法被人認爲是詠春的一種秘技,但其實絕對不是。樁法內所有招式均是從小練頭、沈橋及標指的動作中結合而成。樁法的目的在於活用三套拳術的理論及招式,同時運用攻擊的角度等去發揮個人的力量至其極限。這種練習並不可以應用于一個真人身上,例如﹕練習強大的凝聚力。樁法的練習有時間去容許更正自我的弱點,這些並不輕易在受到對手的壓力時做得到。另一方面,亦可以用木樁作爲假想敵去創立攻防招式。十二散手是小練頭後的散手練習,爲其後的套路打好基礎。亦是廣州詠春獨有的散手練習。其名稱爲: 1. 三星捶 2. 偏身捶 3. 獨龍捶 4. 箭捶 5. 搭內外廉 6. 擸外廉 7. 擸內廉 8. 攤外廉 9. 攤內廉 10. 三品掌 11. 圈手 12. 白鶴尋狐 二字鉗羊奪命刀奪命刀是由三套拳法招式融合演變而成。在理論及運用上亦與拳法相同,但唯一不同是利用特別的步法將全身重量輸送到雙刀之上。這套刀法十分著重腕力的發揮。一般來說,在迎戰時通常是一刀用作進攻,而另一刀即用作防守。如遇到重兵器時,則用雙刀聯防,然後反擊。相傳六點半棍法並非詠春拳創立者五枚師太所創,而是由黃華寶用小練頭與梁二娣由至善彈師學到的棍法互相傳授而得。這相傳是否孰實,未能考證。 棍法只有六招半招式,絕對與名稱相符。棍法應用意念力及三套拳法的理論及運用技巧。早期,棍的長度有九唐尺(超過11英尺)。現時,長度多爲9英尺。黐手的目的在於訓練三套拳術在搏擊時的運用技巧,以及培養巧妙的反應,因此而養成動作的自然反應。練習黐手可分爲﹕單黐手、雙黐手及自由攻防練習。練習應按照次序,按步就班的學習。黐手同時練習其他詠春口訣的技巧,例如﹕來留去送,甩手直沖 ﹔朝形 ﹔追形 ﹔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追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