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黐手很強功夫就一定好嗎?我的答案:是的必須先定義功夫好和實戰強的不同功夫好係指能深入理解拳理、經過不斷練習而能依照拳理實踐其技術而且力量速度都有一定程度的人實戰強係指不管用任何方式在公平條件下常能把對方打倒者實戰強的條件不外膽量(包括狠勁)、力量、速度、及不錯的技術功夫好和實戰強有很多交集的地方但並不完全相等。但可以這麼說功夫好的人若夠狠及多幾次經驗想信其實戰能力並不會差的。俗話說一膽二力三功四藝概有其理。
2.網路常有人說黐手無用或黐手強不見得分開來打就一定強那是對黐手沒有足夠的認識才會去做這樣的比較就好像跳繩強拳擊不一定很強打沙包很有力很強拳擊不一定很強那是在說笑話不須要再解釋誰不知跳繩和打沙包是練習拳擊必有的程序各有其功能。黐手是詠春拳訓練方式的核心詠春拳的技擊理論核心是中線理論、朝面追形、來留去送、甩手直衝、打手即消手。其他什麼不追手不貪打不偷打不鬥力的,是一種循理求精的模式,是為了讓黐手的練習能達到效果是為了追求高境界的技術而不得不的設定、(在實戰中貪打偷打鬥力不見得一定沒有用)。三套拳練得再好若沒有透過黐手的練習是不容易深入去理解及應用這三套拳的以下簡介黐手黐手的練習是用來理解認識詠春三套拳及其拳理的。練習黐手有一定的程序簡而言之可依照三套拳的練習順序區分為小念頭階段、尋橋階段、標指階段小念頭階段—練習的目的是去理解運用小念頭所習的手法、及認識中線理論、朝面追形、來留去送、甩手直衝等核心拳理的運用。在這個認識階段黐手過程是不宜用力的、而且不要想打人以練習手法的基本運用及使用時機為主。放鬆不鬥力對這個階段是重要的。一般這個階段要有一定的效果至少要一年以上。一般經過這個階段急於求打的人就能滿足他的願望了。這個階段的後期一般用矇眼黐手來練習以加強聽勁及當下的反應能力及掌握控制對手的能力。尋橋階段—練習的目的是去理解運用尋橋所習的手法及身馬步運用、及繼續認識中線理論、朝面追形、來留去送、甩手直衝等核心拳理的運用。一般有先練貼壁黐手再練迫馬黐手、若第一階段練的不錯則貼壁黐手不會有什麼問題、能理解來留去送多練轉馬就可以做的很好。迫馬黐手則須要第一階段練的相當好才能理解其真意,否則只是鬥力互推而已若前階段練習時不夠鬆柔、迫起馬來就不太高明了。高明者一接手對方重心就自覺不穩重心浮了起來。標指階段則著重在速度精神打手即消手的綜合練習。這個階段的高手想要和他換拳都很難。到了這個階段其強大的威力來自於柔極生剛。(有些練習者一開始就入剛,也很難說其不好、劍宗氣宗見解不同罷了)不過一切仍必須建基在前面的基礎下才真能發揮其威力。一般經過以上三個階段的認真練習,其學習的攻防技術控制掌握對手的能力必具有相當的水準、己具備成為高手的技術,接下來只是火候和實戰經驗的問題。一般人不易近身。必須要說明的是很多人並沒有耐心研究迫馬黐手而直接追求速度強度用功來補技術之不足,雖然其威力也是很驚人。不過尚不足與天下英雄一爭長短。
3.實戰詠春及養生詠春沒聽過這種用詞似有褒貶人之意大凡武術理論有求至剛有求至柔者也有求柔而得剛、求剛而得柔者、其過程各有其說法。察詠春小念頭之練習時鬆慢及黐手放鬆之要求可以理解以這種進程練習者(並不是每個習詠春都是這樣的模式)其希望的是由鬆入手達到柔極而生剛。不懂的人就認為鬆鬆慢慢的練怎麼能有用呢,於是說人家是養生詠春。我想大概這不是誤會就是外行了。當武術見解不同時不去理解而去帶帽子個人認為並不是一個好的做法。所謂蓋棺論定看一個人要看一生而不是當下看一個訓練模式要看其訓練目的及結果而不是過程中的刹那。王建民練投球還得慢動作定格中去尋找問題做修正一般有慢練的武術同樣是想從慢中去體悟修正身體的運用。
結語詠春練習心得
練習詠春戒之在爭(爭一時爭勝爭強鬥狠)以其不爭天下莫能與之爭。鬆柔慢練不在爭一時而在爭千秋一般橫練者偶有自以為是者誤以為路只有一條熟不知條條道路通羅馬全文完
本文原作者為梯子543
回覆刪除轉貼請附上作者名字
原文貼於台灣詠春拳討論區(目前關閉中)
梯子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