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詠春拳理
1.論勢:詠春拳對動作姿勢的要求很高,一招一式既要達到動作規格,又要符合實戰要求。尤其注重攻防練習中的基本姿勢。一般以“二橋上勢”爲擺樁姿勢,這是詠春拳的典型樁勢,也是實戰練習的基本姿勢。一手上攔,一手下按,兩肘夾緊護肋。上攔手掌心向上,屆陽;下按手掌心向下,屬陰。陰陽上下相會,應於詠春拳“正面八門”的攻防戰略。
2.論力:1.三式六力。這是詠春拳在實戰的經驗中總結出來的防守練習方法和發力形式。“三式”指在攻防實踐中,對方的每一攻擊動作,即便目標相同、力度相等,但其作用力的方向總是不盡相同。若只用一種方法、一種用力順序去防守,往往會力不從心。爲此,在練習時,必須具備應變不同方向力變化的能力。正所謂水無常形、式無常勢、法貴應變。“六力”是指出手發力時,要以腰、胯、踝、肩、肘、腕六個部位同時用力,而産生一種聚周身力爲一體的合力。2.力角。即用力的角度,或指擊打目標時搶佔的角度位置。拳理指出:交手時自身所處的角度得當,便可發出最大的打擊力,有效地制住對方,反之則受制於人。但角度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會隨著運動著的雙方而隨時改變。因此要求能夠在於變萬化的運動中搶佔有利角度和位置。3.力矩。這是力學的概念。詠春拳正是依據這一古老的杠杆原理,在拼鬥搏力時,講究占取利於自己發力的“支點”,適時加長力臂,達到以弱勝強的目的。
3.論法:1.裏簾必爭。這是詠春拳攻防戰略的要言。詠春拳的招式主張排外而不排內。對己而言,是務要將對方的攻擊點排斥在自己的防守圈外;但對人而言,就要搶進對方的防守圈內,“爭取內簾”。2.來留去送。“來留”是指吞其來勢,牽其來力,引勁落空,使對方處於不利的位置,留而待斃。“去送”是指當對方抽手逃脫時,順勢而入。3.擒(按)頭翹尾,擒尾翹頭,擒中間飄膀起。這是詠春拳的化解方法。以手腕爲頭,肘爲尾,腕肘之間爲中。如對方按壓腕部,則擡起肘部,順勢而卸;如按肘部,前臂上翹,沈肘向下,引力向後;如按中間,則要屈肘向上,飄(吊)膀豎手,以卸來勢。拳語中“一手對兩手”,就是指上述的化力方法,不頂不硬,以巧力化千斤。
特點——重樁步、求力法、三式六力、短橋手、發寸勁、重實戰、求架式、二橋上勢、上攔下按、連消帶打。重防守、求速度、裏簾必爭、由粘橋而入封手,貼身靠打。含胸、拔背、合肘、束肋、扣膝、鉗襠、起腳必配手,發腿不露形,出手不離中。
功法1.手位練習:①藤箍手:以一直徑30釐米左右的藤圈,套住兩手,用前臂卡住藤箍做攤狀練習。要求用力向外張開。訓練發力時,不可超過藤圈的範圍。②木人樁:木人樁高與人齊,上段裝有類比人手臂的拉手,中段突出一枝“暗手”;下段裝有一隻腳枝,兩樁手成“V”形向外橫突。正好是練習者的防守範圍即外簾(圈外),與中段的暗手成三角形。樁形概括了實踐中值得防守的部位。只需在這些部位上進行攻防練習,便能有效地保護自己進攻別人。練到高深境界時,結合敏銳的本體感覺,使可以閉上眼睛與人過招試手。這種打法,詠春拳稱爲“盲人問路”或“黐手摸路”。2.腕力練習:擰筷子,用扎實的一捆筷子,雙手(陰陽掌)對握,用力扭擰。3.拳力練習:用直拳、掌法等手法打擊吊起的沙包。要求沖拳時“子午線”相對,即拳心、肘、心口三點成一線。因此發拳要夾臂,肘微屈。4.力覺練習:一.以意念帶勁:在徒手套路練習中,用意運力,自我體驗力的方向和力量轉化的角度。二.打樁:在打樁時,聽木樁發出的聲音,便可自身感覺力度的大小和強弱。使意與力、內與外協調起來。三.黐手:兩人以雙手粘按著。各自以手的觸覺窺探對方的力向、力度,從而作出“力角”與“力矩”的隨機變化。如對方抽手逃脫,則可甩手直沖,轉用剛力擊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