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春拳之“攻守合一”原理的運用
“功夫之王”——李小龍潛心練習詠春拳整整10年(1954年-1964年),後來的“振藩功夫”及“截拳道”也仍以詠春拳爲根本,那麽李小龍爲什麽這麽重視對詠春拳的修習呢?這實際上仍是由詠春拳的科學價值所決定的。李小龍是個講求實際效率與注重效果的人,他決不會對無用的花招虛投入精力,相反,他卻會對真正有用的東西苦練不綴。正如他自己所說:“我的打擊動作之所以快,原因之一是因爲我合理運用了‘攻守合一’的打法,故而會大提高打擊速度。” 別的拳派的動作打法都是先“一攻”再“一防”,或是先“一防”再“一攻”,也就是把一個完整的動作分成了兩步或者兩節拍去做,故而動作自然會慢一半。而詠春拳的打法則是“在防守的同時便進行反擊”,亦即將別的拳派兩個節拍才能做完的動作在一個節拍就可做完,用來節省一半的時間。你說李小龍的打擊能會不快嗎?搏擊的取勝往往取決於關鍵性的“幾分之一秒”或是“幾十分之一秒”,所以哪怕是快一點點,你也會占得先機。也可以說詠春拳或截拳道一出手就具有攻與防兩種意義,也就是它們沒有單純的防守,也無單一的進攻,而是“攻中寓防,防中寓攻”。這樣一來,就是防護(反擊)卻又可同時擊中對手,說是進攻卻又閃開了對手的攻擊,總之是攻中有防,防中寓攻,攻不離防,防不離攻,講求“攻守合一”與“消打合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