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人樁是詠春其中一套器械練習方式。相傳是紅船上的詠春祖先前輩因無對手練習及紅船上地方夾窄而設計出來的自我練習方法。
木人樁是詠春拳徒手搏訓練系統中最後一套訓練方式,亦集小念頭、尋橋、標指的手法於一身。固一直以來都有門人誤會木人樁法爲詠春之精髓所在,誤會詠春將最厲害的手法都放於木人樁法之中。同一道理,既然木人樁法這麼厲害,淨學木人樁法還不是更好?學小念頭、尋橋、標指只是浪費時間,亦是一個騙局。小念頭、尋橋、標指亦早應被淘汰,獨留詠春樁法存在世上!
木人樁共有一百零八個動作,又稱一百零八式木人樁法。有人稱有一百一十六、一百二十八式,甚至超過二百式也有。似乎越多越好!其實數目並不重要,只要將其中手法重覆又重覆,過千也隨時可以。數目並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否能明白個中內容真義。
木人樁爲修正手法技術及身位或補救過失之手法之訓練方式,或黐手中不經常會遇到,或出錯的手法集於樁法上以作補充。因樁是死物,固定而不會有大幅度的移動。而人是生的,固練習時自己必須遷就樁手之位置而令自己的手法固定,不會偏差,走樣。
詠春拳學三套拳中都沒有教過我們怎樣向人攻擊,只教過我們怎樣發拳、、路、位置等。這三套拳都是技擊學上的最高要求,技擊學的理論,在三套拳中要求我們能清楚瞭解我們的目的及集中我們的意念,亦訓練我們於技擊學上正確的理論觀念及技擊學之根基。
真正的訓練系統及訓練方法在黐手中,種種練習方式及要求都是根據詠春拳學三套拳之理論要求及方法訓練。
很多人都誤會黐手是專門將對方的手黏住,或誤會詠春拳實戰形式就是黐手般的模樣,未學過詠春的人會誤會只要自巳的手不跟你的手接觸,不讓你黐,所謂黐手便沒有作用,亦不能發揮。亦有人誤會詠春衹適宜作近距離搏,即祇能作所謂埋身短打,距離稍遠的並不專長。但不要忘記搏擊是相對的,自己擊中對時對方亦有相同條件可擊中自己。約要擊中對方,必須進入攻擊範圍內之,而這個範圍是雙方同時共同擁有的。難道對手可在對面街向自己放飛拳過來?
其實黐手祇是詠春訓練系統的名稱,她可以叫作黑手,白手,殺手,任何名稱也可以。亦沒有甚麼招不招式。經優秀訓練及有深入體會的詠春門人一般不會將詠春手法稱爲招式的。黐手鍛煉我們一種反應,我們經常練習一些經過百年精密計算的聰明動作,久而久之便成爲一種自然的本能,就像眼睛受襲便會自動眨眼一樣,亦即變成一種條件反射作用。黐手亦訓練我們走最直接最有利的路,遇到要使用武力時便能自動有所反應,爭取有利的條件,無須思索。從中亦訓練怎樣在短距離爆發力量﹙從前稱長橋發力,現稱寸勁﹚。還有如何感受對方的力向、力感,自己的動力,位置方向,時間節奏等等。事實上勤練黐手,亦即經常拳來腳往;當萬一遇上須要保護自己或要與人搏時最底限度亦不會恐慌,亦較爲鎮定。
黐手訓練切忌花巧,追手,鬥力,拉手向後,重心前傾或後仰………….等等…………久而久之便成習慣,習慣慢慢成自然,自然漸漸便成爲本能。視乎所練的是否聰明及合理。
標指這名字來自少林中的佛經,在經中有一段文字提及〔標月指〕。大意是說當自己的手指指向月亮時,自己的視往往會被手指遮蓋,反而看不見月亮。即凡事應要向遠處望,不要被目前障礙遮蓋自己的視。凡事不要過份執著,應將目光放遠。
小念頭其中有一個動作名稱標指,是雙手用指齊向前伸,大約至眼部左右的高度。固很多人都認爲標指是專取對方眼部的狠辣套路。標指是詠春三套拳之中最後的一套,亦有人因此認爲標指是最厲害的一套拳。假若標指最爲厲害,我們又何須多學小念頭、學尋橋?直接了當的學標指還不更好更實際?勤練標指還不是一樣可以培育根基的嗎?小念頭訓練我們朝形,即正身面向對手。
尋橋訓練我們追形,即在雙方正在互相移動時如何接觸對手。標指要說的是敗形。
小念頭及尋橋並不是要求我們去如何瀟灑的去贏對方。事實上世上根本從來沒有任何漂亮或無敵的動作或方式,詠春拳學是要求我們與人對敵時儘量去減小犯錯。自己錯誤率越低,至勝率就越高。
但我們是人,人始終會犯錯。時間、位置每每有所偏差;或對手根本比自己強。或當時自己作了一個錯誤的決定。當巳出現錯誤,而對手亦準備把握這機會時怎辦?若對方不只一人,同時向自己攻擊,或對方持有武器等自己應持甚麼態度去面對?在搏過程中未必事事順景,正如人生亦是一樣。標指要說的就是在不正常或雙方條件縣殊的情況之下我們應持的態度及方法。
標指在法度上很多時是與尋橋是相反的,因尋橋是面對正常情況,而標指是面對不正常或不均等情況下之觀念及手法。固此當尋橋根基有一定程度之下才適宜練習標指。
小念頭及尋橋要求我們兩利相取其重標指要求我們兩害相取其輕
從前練武者大都稱前臂部份爲橋手。固很多人誤會尋橋的意思是找尋對手的手。但實際上詠春拳強調追形不追手,怎會無固的去找尋人家的手?假設兩名對手尚未接觸,自己所在位置爲A點,對手位置爲B點,而兩點之間之最近距離必定是兩點間之直。從前的語文沒有今天的語文般有大量資料式的述語,固形容同一空間中,兩個不同位置之地點或個體的連接爲〔橋〕。穚是連接兩個不同地點或個體的通道之意,或是辦法、計謀之意。將尋橋翻譯爲今日的語言實爲『如何與對手接觸』。
小念頭爲靜態概念,尋橋爲動態概念。以錄影機爲例:小念頭爲巳按暫停制的靜止影像,尋橋便是己回復正常播放的立體連續動畫。詠春拳將大部份經常用到的手法放於小念頭中,到尋橋便將小念頭所練過之單元動作抽出作不規則的組合使用。例如在尋橋中有一邊膀手,另一邊護手,亦有一邊窒手而另一邊底掌的動作等。
尋橋是動態的,亦假設雙方尚未接觸的。固必須配合馬步。或進馬,或則步。亦必須腳。必定比手長,在很多情況下的接觸會比手的接觸爲先。以的接觸爲例:假設體形及條件相約的雙方同時向對手腳,所須時間較短者必定先命中對手,被踢一方的攻擊亦不能完成,亦即在還未命中對方時先被對方踢倒。在尋橋的中理論亦訓練我們運用最短距離達成比對方快的要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