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春拳,源於北方,屬內家拳,於明朝末年,由一班明朝之遺臣武將,及少林方丈,共同研究而創出,目的是傳於後世,為反清復明而奮鬥。所以當他們研究成功為一完整之系統(包括套路,對練,木人樁法,各種兵器,拳理,心法,口訣等等)之同時,亦遁跡於嵩山少林寺內,一為掩人耳目,二是教授與資深之少林子弟。
及後少林寺被清廷所毀,寺僧便四散逃走,有散於北方其他地方,亦有南下廣東,福建等地,一名綽號『大東風』之少林和尚(真姓名及法號已沒有提起,因避清廷耳目之故,而『大東風』的意思,在當時中國民間有俗語所謂『唔好東風攪壞天』 ,借用其意即要造反)逃到廣東,遇到兩名兄弟並被收容,兄叫謝國樑,弟叫謝國樟,袓籍西樵,單灶謝,一為文官,一為武官,兩人雖為清廷效力,但皆為清官,而且身為漢人,亦對滿洲人欺壓漢人而心感不憤。經過一段頗長日子的相處,『大東風』見兩人品德端正,為官清廉,對自己禮待有加,且心繫漢族,並非為虎作倀之人,就傳兩兄弟武功,並且透露,懂此門武功者,皆為反清義士,但此拳本無名,乃少林一脈,但少林功夫門路繁多,於散出少林後,便各自成一派,亦具派別名稱。緣於本派功夫,既以反清復明為己任,當然會聯絡及組織各地之反凊組織(即初期之洪門等三合會),而本派暗語是『永言矢志,毋忘漢族,還我河山,大地回春』 ,為便以傳於後世,遂將第一句『永言』合成一『詠』字,加上第四句最尾『春』字,以命名此一拳派,是為『詠春』 。何解第一句用首兩字,而第四句只用最尾一字?因爲『永言』合成的『詠』字,是一動詞,創拳者們既身為明朝遺臣或子民,能夠驅逐韃子,還我河山,是為畢生最重要的事,所以『詠』的意思,就是告誡所有的人,要經常在心中吟詠那四句的暗語,勉勵自己,不可或忘。關於上述四句暗語,不單說武術界的老前輩,只要是年近六十歲,武林閱歷豐富,及對初期洪門三合會組成之歷史及目的有所認識者,都會聽得出這四句暗語的含意。『大東風』是道光年間人,詠春拳亦由此而南傳廣東,而謝氏昆仲是咸豐年間人,當兩兄弟學成武功後,大東風便離開他們,返回北方,臨行前叮囑謝氏昆仲,創此拳乃為反清復明,為保存隱密性,只能『傳而不教』 。 幾十年後,謝氏昆仲告老還鄉,收了兩名乾兒子,一名梁洪韜,亦為西樵人,後來曾中得武舉人,擅使關刀。另一名劉達生,同治年間人,自九歲開始隨兩乾爹習拳,因其名中『達』字,以草書寫來,很像『蓮』字,故街坊叔伯皆笑稱其『蓮仔』 ,久而久之,他亦習慣了這稱謂。又因其在佛山曾做『刨花』行業,那是一種樹木,將其刨成刨花,放在水中煮滾,會分泌出漿液,用作搽臘頭髮,以固定髮式,即屬現代之化粧品行業,『刨花蓮』的綽號,乃由此而來。刨花蓮後來在佛山唐裕昌宮粉堂作掌櫃,一生只收有數名弟子,有李善初,羅甜,陸義(先隨張保學詠春十二散式,後再隨刨花蓮學齊詠春門之套路及技法),朱忠,李炳霖,郭佳(現仍在佛山)。朱忠,光緒年間人,十一歲時從街坊處得知刨花蓮功夫了得,於是慕名前往,卻是被拒,返家後悶悶不樂,其父問及,於是說出原委,其父帶他一同前往,看誰個教頭這般大牌,一見面,原來是相識數十年之朋友,卻從未聽刨花蓮說過會功夫,但因其兩人既諗熟,才答應收朱忠為徒,其時刨花蓮已七十多歲,朱忠將其迎回家中教授,除侍奉起居飲食外,每月束脩為三十元白銀。在解放前,朱忠與家人移居香港,住於深水埗及開設跌打醫館,凡數十年,四年多前,才享高壽而終,年一百零五歲。朱忠在港數十年間,除數名子女外,先後教有很多弟子,其中弟子莫沛安,早年隨朱頌民習傳自馮少青的永春拳,因他長年做武林記者,跟很多武林前輩熟絡,故亦旁及其它一些拳派,如自然門等。在六○年代,因他經常到旺角吉祥茶樓午膳,從鄰檯一些老佛山口中,得悉有一位詠春門的老師傅,住於深水埗,名叫朱忠,其拳法很有古樸味道,大不相同於一般所見之詠春,莫沛安幾經查探,終於尋得朱忠老師傅 ,多番懇求下,被朱忠收為弟子,其後莫沛安想在『新武俠』雜誌介紹本門詠春,於是請示其師朱忠,朱忠是尊師重道之人,因他是學『刨花蓮』的,所以就叫莫沛安寫『刨花蓮詠春』 ,以別於其它各支水,而本門詠春亦由那時開始轉叫『刨花蓮詠春』 。在一九七九年初,我開始隨莫沛安師傅習刨花蓮詠春,但由於他有很多其它事務,無甚時間教我,在約兩年多後,便大多由大師伯朱榮枝教導及指正,但由於傳統禮數,我是學開莫沛安的,所以仍只能以師伯相稱,直至莫沛安病故後數年,才允許我拜師,正式成為其徒弟,其現在更已成其入室弟子。朱榮枝師傅雖已八十歲,但步履動作之靈活敏捷,猶如小孩般。刨花蓮詠春,屬內家拳,入手以形,出手以意,用勁走陰柔一路,要柔中帶剛,即『韌』 ,身形要浮沈吞吐,步法進退及虛實轉換要輕靈,如珠落玉盤,手法走弧線及直線,要能變化無定,如水銀瀉地,無孔不入。本門詠春有十套拳,分爲上五套,下五套。又分爲五套長,五套短。再分爲五套柔,五套剛。但本門之剛,不同於硬。第一套拳種是小念頭,其餘九套由小念頭變化而出,卻仍有部份小念頭中之段落。而十套拳中,從第二套至第十套,皆以一些重點手法命名,而第一套,卻名為『小念頭』 ,是一個抽象的名稱,意思是提醒初學者,學此門功夫,非人人能成功,因爲雖然本門詠春無論手法、身形、步法等,均多而複雜,練得純熟固然要長時間下苦功,但當運用時,是講求知覺及變化,而非死招式,因而個人的脾性必要收斂並多作思考而領悟 。例如,好勇鬥狠不成,膽小怯懦不成,力太硬朗不成,力太軟弱不成,過份開展不成,過份拘緊不成,過於刻意不成,過於無意不成等等。若練本門拳法,一不可怕打,怕打終被打;二不可貪打,貪打必受打。基本三手有::掹、捆、摜口訣:推、摩、熨、蕩、黐、黏、連、隨入門:基本功力拳(不入於正式拳套)拳套:小念頭、十字、尋橋、脫手、標指、鞭拳、剁手、箭拳、箭掌、側身木人樁:外樁、內樁、剛樁、柔樁。兵器:六點半基本棍種(套路)、扇面六點半棍、虎尾六點半棍、磨盤雙刀、書囊劍、大扒、小挑、關刀、十三節鞭等。兵器樁:刀樁、棍樁(其樁形結構不同於木人樁)雙人對練:熟手(黐手對戰套路)、棍黐棍、刀黐棍、刀黐刀練功樁:竹樁除此之外,尚有很多基本對練,高級對練,定步黐手,動步黐手。綜觀本門歷史及拳理、功法等,與由紅船傳出的各支詠春差別極大。而本人是『大東風』南傳二百多年間之第五傳。由於此門詠春一向很保守,從不公開,只有一次,約八十幾九十年前,佛山精武體育會舉行盛大武術表演,發帖邀請『刨花蓮』出席表演拳術,由朱忠師公代為出場表演了一套『尋橋』 ,與會中者還有當時武技超群,德高望重的前輩梁世蘇。由於已不需要反清復明,所以後來莫沛安乃作半公開式教授,而我是於一九九四年加入精武體育會後,再問過朱榮枝師父,得其首肯,才在精武正式開班,公開傳授,及現亦於香港南北國術協會開班。
刨花蓮詠春 刨花蓮詠春由於較少人修鍊及傳習程序冗長,在香港以致各地也所聞甚少o 其本身除了 一套功力拳外、計有共十套拳:- 1. 小念頭 : 基本拳、需時約半小時或以上。 此拳的套路較其他學派三套的總和、甚有 拳意味道。 2. 十指 : 較短、其中一招以掌交拼+指之力接招或攻防。 3. 脫手 : 步法有趣,發思古之幽情。 4. 尋橋 : 此為古心意南傳的一類演譯、和太極及八卦掌有異同、有別於港式一般的學派 。 5. 標指 : 多角度攻防和伸展、步法更有美感。 6. 砍手 : 是十套拳中唯一由左手開始,又注重手法,十分獨特。 7. 箭拳 8. 箭掌 9. 鞭鎚 10. 側身 刨花蓮詠春另有外、內、快、腳四套樁法練習拳腳功夫。 另外更有兵器樁練習兵器。 兵 器訓練有磨盤刀,書郎劍,耙,基本六點半棍,扇面及虎尾六點半棍。 內功和氣功有同 門習用的企身樁,坐功靜和獨門心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