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16日 星期四

詠春拳林瑞文師傅

詠春拳林瑞文師傅姚氏詠春拳
日期:2004-10-5
來源:佛山精武會顧問委員會
作者:陸柏衡
我於1961年拜佛山詠春拳林瑞文師傅學習姚氏詠春拳,至今已有40餘載。在學習詠春拳的日子裏,深深感受到詠春拳是一門博大精深的武學。其拳理、心法及手法無一不是根據力學的原理所創,是中華傳統武術之中一門值得推廣發揚的瑰寶。    林瑞文先生于上世紀50年代追隨一代詠春拳名師姚才學習詠春拳。解放前,葉問、阮奇山和姚才三人曾是名噪一時的詠春拳一代高手,人稱佛山“詠春三雄”,又名“三大寇”。三位高手均是心交好友,經常相互切磋交流,研究詠春拳手法。其中,姚才,人稱“大力肥才”,曾雙臂平舉,每一手腕上用繩吊一籮穀,以腕力輕易舉起,且面不改容,可見其腕力之驚人。先師林瑞文在姚才的教導下,勤學苦練,終於技業大成,特別是繼承了其師傅的剛勁手法,成爲當時的詠春拳高手。我曾在學習詠春拳期間與先師林瑞文過招,被先師用大力彈手輕輕一抖,便被其攻勁彈至5米之外。平時練習他用攤伏手過招,其對手每中一掌必定被打出幾步遠,由此可知剛勁在搏擊時的重要性。然而,柔中帶剛,剛柔結合,來留去送,甩手直沖;以橫消直,以直帶橫等也是詠春拳的心法和特點。    詠春拳是一門易學難精的拳種,很多人花費幾十年的時間來練習,甚至窮畢生的精力來研究詠春拳三套拳:小念頭、沈橋和摽指。小念頭是詠春拳最基礎的套路,又是最基本的手法,有些人練好小念頭的手法就可以學習黏手,就可以用在一般的搏擊進攻及防守。但是單學二套小念頭,其技術是不夠全面的。沈橋,是詠春拳的第二套套路,其特點著重訓練腰馬下盤功夫,其中的肘法、弓攤手、攤伏手更是進攻的手法。腳法有蹬腳、橫踹腳,左右挑腳等近身博擊腳法。摽指,是詠春拳套路中比較高級的套路,其中的高膀手和一些肘法、耕手等更是進攻制敵的手法,在黏手的進程中要學會雙手並用,互相配合,每進攻一招一式必定先考慮防守,不能只攻不防守。相反,在學習的過程中,學會防守且應付自如,那麽進攻就不成問題了。    學好三套拳後,隨之可練習一些散手、對練及圈手等基本功,爲日後黏手打下基礎。    黏手,是學習詠春拳期間最高深的打法訓練階段。學習詠春拳,不懂黏手的,等於不懂詠春拳,但是黏手不等於搏擊的最終目的,只不過是搏擊實踐中的一種訓練方法。學習黏手一定要用詠春拳三套基本套路的手法加以運用,反復實踐練習,手法練習熟練後必然會産生“知覺”(即手與手接觸後的反應),知覺好的無論進攻或防守都會感覺自如,反應迅速,甚至雙方可以蒙上雙眼憑自己雙手知覺進行黏手練習均能攻防自如。   一個師傅能否教出一個好的徒弟很主要是看其是否保守,是否親力親爲與徒弟練習黏手。如果學徒只是憑耳聽、眼看,不是由師傅親手傳教,就很難學到精華。因爲黏手的力度(勁力)知覺都是在練習過程中感覺出來的。   1964年以後,我經先師同意,得到師伯姚祺指點,經常與姚祺師伯的首徒何海林極其長子姚永強互相學習與切磋,吸取了其柔勁的打法,結合先師林瑞文的剛勁,使出手快而有勁。將自己的手法及功力進一步提高。   歷代詠春拳成名的高手爲數不多,因爲詠春拳歷代好手多數都沒有公開授徒,只是閉門教幾個得意弟子而已。先師林瑞文一生中除教了長子林偉濱、次子林繼祥,還有弟子謝國輝、謝國鉦、陸柏均、唐浩源,均已成才,且現在各人均授徒多人。我自己在最近幾年才開始授徒,其中有梁士秋、梁澤廣、梁銳強、梁炳超等人,梁士秋在幾年虛心學習中都能領悟詠春拳的精華,所以在多次交流及比賽中都能取得優異成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追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