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春拳自清代咸豐,同治年間傳入佛山至今100年,造就了大批武術人才。歷代傳人中不乏佼佼者,他們播下了詠春拳的種子,門人扁及世界各地,使詠春拳這一古老拳種盛名于世界武林。近年,海內外不少詠春愛好者到佛山“尋根”,尋找名師們的遺迹,追尋詠春拳的真諦……。過去,史書記載拳師事迹甚少,以下的人物介紹,是根據有關資料和走訪名師後人綜合整理而成。
梁贊
生於1826年,卒於1901年,鶴山古勞鄉東便村人,世居佛山清正堂街。自幼隨父在佛山筷子裏“贊生堂”藥材店經營,精通醫術,有“佛山贊先生”之譽。少時喜武,曾廣聘名師傳授武功。後爲求深造,師從粵劇武生黃華寶學習詠春拳術,又向少林弟子梁二娣學習六點半棍法。光緒初年,梁贊在“贊生堂”內收徒授拳,將詠春拳術發揚光大,被詠春門人推崇爲一代祖師,除子梁壁外,得衣缽真傳的還有陳華順、雷汝濟、盧桂(豬肉桂)、梁奇(流氓奇)、大山樹(佚名)等。晚年曾回鶴山古勞授徒最後病逝於佛山。
陳華順
生於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順德杏壇東馬寧鄉人。13歲時在佛山米店做工,後以找錢爲業,故有“找錢華”之稱。陳個頭高大,天生神力,對武術十分癡愛,39歲時,拜當時佛山有“詠春拳王”之稱的梁贊學習詠春拳,先由木人華(李華)代教,1889年李華病逝後由梁贊親自教授。陳悟性頗高,對梁贊所傳之技苦練不綴,故得其師衣缽真傳。他不僅能武,且能善醫,在隨師學藝其間同時習研醫術,1895年梁贊年老時還代師坐堂診治病人。
陳華順在佛山的門徒甚多,除傳技兒子陳汝棉外,有雷汝濟、陳錫侯、何×建、黎厚培、陳孔大、吳小魯、何漢侶、吳促素、葉問等。1911年,陳華順因中風回鄉養病,1913年病逝。
陳汝棉
順德籍,1884年出生於佛山。八歲時始隨父親陳華順習詠春拳,由於自幼耳濡目染,加上數載勤學苦練,陳汝棉很快便有相當根底。技成後,在佛山西便巷“陳氏宗祠”開設醫、武館授徒兼醫治跌打傷科。因拳法出自父(梁贊首徒),故求技者衆多,除傳子陳家炎(木),陳家廉外,詠春名師區康,招就等皆出其門下。1932年後,陳汝棉到廣西梧州設館,挂匾曰:“佛鎮陳館”,後又在貴縣廣收門徒,其拳法拳技爲人犯法道,時人稱“兩廣陳汝棉”。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病逝,享年58歲。
葉問
(1893年棗1972年)佛山桑園葉族人,幼年從師梁贊首徒陳華順學習詠春拳術,後隨師史吳仲素、梁壁(梁贊之子)習技。1950年赴香港,在港九飯店職工總會內傳授詠春拳術,從而一舉成名。其徒除總會及分會的會員、港九各地的中國工人外,還有在港的各籍留學生。其弟子中還有揚威世界的武打巨星李小龍。葉問在港傳技20餘年,爲詠春拳術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其後人和門徒葉准、葉正與李小龍、黃淳梁、徐尚田、梁湘不僅在港、澳、臺地區將詠春拳發揚光大,更將詠春種子播向世界各地。現在其門人在香港成立有“詠春體育會”和“國際詠春總會”等組織,致力於詠春拳術在全世界的推廣與普及,並已取得累累碩果。
吳仲素
生於清代末年,世居佛山。其父爲經營陶瓷器的店東,家頗富有。吳促素甚喜武術,其父特地聘請詠春名師陳華順至其家中讓吳拜師學藝。吳父本與陳華順爲好友,並經常在經濟上資助陳,爲答謝吳父,陳華順亦不惜將本門功夫悉心盡傳。吳仲素經數年苦練,技藝大成,成爲陳華順衣缽真傳之人,並代師授拳小師弟葉問。民國初年,吳仲素在古路頭街開設武館,投其門下多是富家子弟,如合記盲公餅東何兆初,跌打名醫李壽彭,“大益”五金店東張升若,李衆勝堂少東李賜豪,英聚茶樓司庫梁福初。當時佛山名重一時的“詠春三雄”阮奇山、姚才、葉問也常到其武館受其點撥以及切磋拳技。 吳仲素生平喜廣交武術界的朋友,爲朋友揮金如土,義氣甚重。晚年逝前數年,生活已是相當拮据,幸得衆多門徒合力資助維持,得以頤養天年。
黎葉篪
原籍南海小塘,父輩落籍佛山。其父在佛山經營油糖粉面、火水、故衣,家財頗豐,宅弟在朝陽街。黎自幼全弱,早期曾從師陸蘭官學藝,13歲拜陳華順之徒雷汝濟學詠春拳以防身強身,又隨師學習跌打醫術。經近30多年刻苦練習,拳技日漸精湛,四十歲時開始授徒,門徒有勞華、勞煊、揚德、許三珠、霍潤芝等。
黎爲人寬厚,武德純良,過去學詠春拳者大多爲富家子弟,而其所授之徒多爲搬運、打棉胎的普通工人,他待徒如子,授拳從不收分文;他善收藏古董,不少英、日商人欲向他購買出境均不允,並于1956年向市博物館無償捐贈了珍貴文物三件;解放後在市二運公司工作期間,看到搬運工人常扭傷手腳,他獻出雷汝濟秘傳跌打藥方,並自製“刀傷散”散發南海小塘故鄉的農民兄弟;土改前夕,將南莊田畝産業悉數獻出。
阮奇山
生於清光緒十三年(1887年)世居佛山朝觀裏,其父阮寵明是民國初年永安路從事化工顔料業的富商。阮奇山排行第五,人稱“阮老楂”。他自小生性頑縱不羈,酷愛武術,其父不惜以重金先後禮聘詠春武術名家郭寶全、馮少青爲其兄長阮濟雲及阮奇山教授拳技,二人數載勤奮,技乃大成,尢以被後人稱爲“佛山阮老楂”的阮奇山,他天資聰穎,在研習拳術中懂得科學地融會貫通,將詠春門的拳、樁、刀、棍等功技挾於一身,與葉問、姚才被門人譽稱爲“詠春三雄”。生年將絕技傳授于弟子黃禎以及其傳人,在世界各地將詠春拳發揚光大。源出阮奇山一脈爲數不少。1956年阮病逝于廣州,享年69歲。
黃 禎
黃禎得傳絕技後,在廣東 佛山 南海 廣州等地開始民間正式傳播詠春拳術,教授弟子門人衆多,尤其是廣州米機王.
米機王
米機王得傳詠春絕技後,感詠春是一武術瑰寶,按當年的傳播速度以及保守的思想,將來一定失傳.
於是就公開在廣東各地傳播詠春拳,至使很多詠春師父對米機王懷有敵意.由於米機王爲人心胸開朗,又以誠待人,後來化解不少恩怨.
也就是詠春術得以廣爲流傳,在廣東地區,留下不可或括的一功.教授弟子已經是遍佈世界各地......
晚年更將傳統詠春教學方案加上他習武的心得結合,悉心教授他的幾個兒女,特別是黃念怡館長...
黃念怡
自其父去世後,爲使米機王幾十年的心血不至湮沒,於是創立了米機王詠春館.
更將詠春拳術舊的教學方法,刻苦整理以至從新命名爲"米機王詠春拳"並將"米機王"進行商標註冊.
目前在廣州都以學習米機王詠春拳爲主流,更是發展迅速,在海外開設了很多分館.
培養很多優秀的教練員以及其女兒黃冬薇。同時,也證明了在國內只有:“米機王詠春館”才是現今教學最好的推廣方案.
黃冬薇
在祖父米機王及父親黃念怡的悉心教導下,已經有一定武術水平,也爲米機王詠春拳系立下了不少功勞。
積極參加各詠春流派的活動,得到各支流的師傅認同.
自參加比賽後,獲得了廣東省市各項武術大賽歷屆的多項金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