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16日 星期四

詠春入門十二式——子午捶、偏身捶、毒龍捶、拉箭捶







一、什麽是詠春拳基本功?
提起廣州詠春拳,廣大武術愛好者都爲它精湛的技藝所折服。但是,人們在練習廣州詠春拳的過程中,往往容易留連於詠春拳的奇妙手法,而忽視對詠春拳基本功法的修煉。而廣州詠春拳之所以能在短時間內躋身中國武術之林,很大程度取決於廣州詠春拳有一套嚴謹合理的基本功訓練法。武術界有句諺語“練拳不練功,到老一場空”,這是千真萬確的事實。所謂吃工夫熬工夫,高層次修煉必須在條件具備、方法正確的前提下,用大量的時間去“堆”,用數年甚至數十年的光陰去“磨”,這樣才能使自己的功夫在不長的時間內上一個層次。任何功夫都一樣,離開基本功去尋求所謂捷徑,都僅是“三腳貓”功夫,都是不能成大器的。那麽什麽是廣州詠春拳的基本功法呢?廣州詠春拳的基本功由佛山張保所創,定型於廣州詠春宗師岑能,這就是習廣州詠春拳者要熟習的廣州詠春入門十二式。只有將詠春拳入門十二式練好,才算打好詠春拳的基礎,爲日後的套路練習、獲取勁吸“黏 橋 打”高級手法打下基礎。那麽,廣州詠春拳入門十二式的具體內容是什麽呢?現按前輩編排逐一介紹如下。    基本拳法:子午捶。      十二式編排:偏身捶、毒龍捶、拉箭捶、內搭手、外搭手、三品掌、陰裏簾掌、陽裏簾掌、納內簾手、納外簾手、撲翼掌、白鶴尋狐,共十二式。   廣州詠春前輩統稱爲“三拳兩掌三內外”。當然也有人爲了方便記憶,將其編爲一鶴二掌三內外四大捶,不過這樣卻變成“十三式”了,因爲“子午捶”是編排在“十二式”之外的。十二式也罷,十三式也罷,不過是有助於記憶而已。    二、廣州詠春拳十二式      練好廣州詠春拳十二式,你就獲得了詠春拳的入門路徑。以前曾經使你心曠神怡的功技法,如寸勁(零距離發勁)、整勁(詠春門叫身、手、步)、三合一爆勁、鐵臂勁、站樁功等,均可仰仗“十二式”練至大成。飲譽武壇的李小龍所創立的截拳道,主要內容均源於詠春拳十二式。所謂“妙法法中生妙法,奇功功上見奇功”,“十二式”是廣州詠春拳的大平臺。難怪目前一位仍活躍在北方拳壇的意拳朋友,在看了我們演練的詠春拳十二式後驚呼:詠春拳十二式已涵蓋了形意拳的所有內容!我們根據習武教武的實踐得出經驗:詠春拳十二式是練好詠春拳的一道門。詠春拳功夫好不好,應先看“十二式”打得好不好。告訴你一個“秘密”,如果你誠心要和某“大師”學詠春,但又不知他的根底如何,你可先觀察一下他的“十二式”,跟他扯扯三星捶。如果連“十二式”都練得不倫不類,那麽他的詠春功夫也不會太好,這是檢驗真假詠春師父的一個標準。廣州詠春拳宗師岑能先生當年在佛山天海茶樓練功,僅練一個“偏身捶”,就把天臺階磚用腳磨凹兩寸。“十二式”的修爲是論年不論月的,除正確的方法外,沒有二至三年的磨練,不可能成功。再告訴你一個“秘密”,如果你真的練好了“十二式”,那麽你要出場打擂臺,除了補充一些必要的身體素質訓練(如跑步、沙袋等)外,必備的攻防手法已足夠了。換句話說,“十二式”的手法比現代搏擊的手法豐富得多。從老一輩宗師遺留下來的拳訣中,我們得到了練習詠春十二式的理論啓示:      鉗羊馬步,膝要朝中。馬開一尺,不宜寬鬆。   上身宜軟,下重鉗功。挺陰縮臂,落膊收胸。   手穿心發,肘要對中。子午手頸,靈活運用。   陰陽知覺,法門所宗。馬如機剪,橋若彈弓。   身如鶴立,目似燈籠。橫衝直撞,手若遊龍。      三、廣州詠春拳十二式演示      1.子午捶      子午捶是本門最基本、最淩厲的攻擊手法之一,它攻中有防防中寓攻。要求手由心發,又穿心而出(由心部向前虛引一條直線,左拳穿越此線向右,右拳穿越此線向左),肘要對中(“中線”理論,沿身體小線向前虛引一條直線,拳打出後肘尖在這條線上)。所謂子午捶即中線捶,要求守中用中。“子午”取意于中國易學文化的中線理論。子午捶練習又叫“扯三星捶”。根據中國古代的術數文化:三三不盡,六六無窮,子午穿心捶打上下是子午捶,連續練習就叫“扯三星捶”了。練好子午捶,可使你雙手出拳快而有力(包含長短勁),通過伸筋拔骨的對拉,可放鬆肩肘關節,使勁力順利通過腰間傳導到拳面。據說,澳大利亞詠春拳網術總會主席張卓慶,於 1984年在美國波士頓哈佛大學創造了“扯三星捶”每秒擊8.3拳的紀錄。   在實際搏擊中,子午捶可見空則擊,得隙則發,更可結合其他手法搏殺。槍法有雲:中平槍,槍中王,當胸一槍最難防。子午捶就是詠春門的“中平槍”。   動作說明:以二字鉗羊馬起式,要求雙膝內鉗,提肛收腹,落膊收胸,頭頂中天,如待發之弓(圖1,圖2)。左拳沿中線打出(圖3,圖4)。每拳發出時一用力則另一手盡力回抽,交替出舉。兩手形成,一前—後的對拉勁或二掙勁(圖5—圖10)。每次須操練過百,力盡而止,目久功成。
在出拳的瞬間,要求練武者全身的十四個大關節 (頸、雙肩、雙肘、雙手腕、腰、雙膝、雙腳腕)同時發勁,借助蹬地的反作用力,形成強大的螺旋力與彈別力,這就是廣州詠春拳的發勁基礎原理。只要充分挖掘身體每一發力部位的潛能,勁往一處使,其整體爆發出的能量與局部發出的能量是不同日而語的。   對練說明:兩人相對而立,按上述詠春樁要求立馬,然後兩人同時發捶(圖11,圖12)。注意兩人三星對扯不是手橋橫碰發力,而是擠開對方拳橋力,使對方手橋偏離中線。通過如上“扯三星”的訓練,學習者將拳橋勁大增,足可截擊對手的直接攻擊(圖13)。
2.偏身捶      偏身捶是本門功力練習的重要手段,可同時練習腰手馬三合一發勁,以盤活馬步。馬步、身法要求沈穩協調快速靈活,保持機動作戰能力。同時偏身捶又是本門的奇門捶(子午捶是正身捶),結合二字鉗羊馬轉腰,出手角度可突然改變,仿佛手突然變長,加之以腰摧動,往往令對手不知所措、防不勝防而出奇制勝,所謂“不招即打”。   動作說明:站好二字鉗羊馬(圖14),然後迅速轉馬,左捶順勢擊出(圖15~圖17)。在練習偏身捶時,要求練習者頭懸正中,身稍偏後,出拳時手臂打直,回抽手有勁,重心置於後腳。然後轉體180度,雙手交替扯動擊出(圖18~圖20),這樣循環往復。   對練說明:兩人相對而立,按上述詠春樁要求立馬,然後兩人同時按要求發偏身捶(圖21—圖22),力盡而止。長期練習偏身捶可使學習者腰手馬有勁且靈活,出手如鬼魅,並爲日後操練其他手法打下堅實基礎。   實戰說明:雙方對峙,左方散打格鬥樁,右方詠春樁法(圖23)。左方發直捶攻擊右方胸部,右方突轉馬,使左方拳落空,同時右偏身捶擊向左方下頦 (圖24),隨之轉身左偏身低捶又擊中左方胸或腹部(圖25),重創左方。   需要說明的是,在面對泰拳的箍頸起膝攻擊時,施用偏身捶也可穩操勝券。例如:左方施用泰式箍頸起膝向右方攻擊,右方施以偏身捶,巧妙地避開左方的飛膝攻擊,同時一記左偏身捶擊向左方下頦(圖20)。3.毒龍捶      毒龍捶也是詠春門的基本功力訓練手段,是廣州詠春四大捶之一,它巧妙地把偏身捶和正身捶結合在一起。這個訓練是正身馬加偏身捶及偏身馬加正身捶的有機結合,以達到全面訓練的目的。   動作說明:二字鉗羊馬起式(圖27.),沈肩收腹,提肛鉗膝,氣沈丹田。然後左拳向左側發出正身馬偏身捶 (圖28,圖29),再發偏身馬正身子午捶(圖30),隨之變爲正身馬偏身捶(圖31)。這樣反復練習。
4.拉箭捶      顧名思義,就是要求整個身體尤如待發之弓箭,身體側看像一把拉滿弦之弓,而拳橋如離弦之利箭,可見其兇猛快捷,刹那問擊人於丈外。另外,拉箭捶要求練習者移馬攻擊,使練習者能步法靈活,身法變化神速。練好箭馬,學習者能緊貼對手,不讓對手逃之。所以說“箭步”造就了廣州詠春拳的“摩托化”部隊,機動性大大提高。不僅能使詠春拳手打贏“陣地戰”,同時也能打勝“運動戰”。另外,拉箭捶的訓練要求移馬攻擊,通過移動身體來增加攻擊的衝力(攻佔包括拳、橋、指、掌、肘、肩等)。所謂箭馬如—飛,可見其威力之大。拉箭捶是詠春門腰、手、馬、步的四結合操練,身型步法及功力練習之大乘。   動作說明:二字鉗羊馬起式(圖32),右手打山正身馬偏身捶,此式與上述的毒龍捶無異(圖33),隨之右腿向右跨一步,左捶順沖勢向右方打出正身師(圖 34,圖35),右腿再向右跨一步,身體擺正,右手借腰力同時打出正身馬偏身捶(圖 36)。右腿再右跨—步,左腿緊跟,左手順勢向右方打出正身捶(圖37)。   注意:該式跨馬要快捷,手身馬要協調緊湊,正身捶要借助跨步之衝力,偏身捶要借助腰馬力。同時要按身體左右兩方分別操練。      5.發腰      發腰是廣州詠春拳又一個行之有效的功力訓練法。詠春拳發勁,講究腰手馬三合爲一,全身協調一致,整體發力。腰是身體的發力中樞,更是力量的傳導中樞,它起著把腿蹬地的反作用力傳導至手部的作用。所以經常練習“發腰”對提高練習者的協調發勁大有幫助。同時,發腰也是詠春門一記有效的反擒拿手法。   動作說明:將兩前臂疊起,平放於胸前,放鬆腰馬,氣沈月田(圖38,圖39)。然後以手帶腰,以腰帶馬左轉90度,重心在後腿(圖40),按上述要求反復練習(圖41~圖 43)。   實戰說明:兩人四臂相搭,右方欲摔倒左方(圖44)。左方以“發腰”將兩前臂疊起,平放於胸前(圖45)。此時右方的右手腕因左方的的“撕力”已松脫。左正方以“發腰”姿勢繼續左轉,致使右方無法抗力而全面脫敢於腕挫傷(圖46),左方再山重拳重創石方(圖47)。   小結:四大捶(子牛捶、偏身捶、毒龍捶、拉箭捶)、二套拳(小念頭、尋橋、標指)是廣州詠春拳的重點學習內容,凡欲在詠春門有大成就者,要努力練習多年,方朋成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追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