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31日 星期日

鏢指——詠春拳的主戰裝備 作者:阮祖棠

一群功夫“發燒友”聚在一起縱論江湖事,最常聽到的議論是“某某門派最犀利”,“某某拳種最唔打得”(粵語:不能打)。其實,一切動物包括人類的攻擊本能與生俱來,無師自通。人從一學會走路就懂得伸出手去打人。從這個意義上講,再不懂功夫的人也有“功夫”。不信?社會上不時發生鬥毆致命案件的當事人,更多的是從未有學過武功者。正因爲詠春拳首先承認任何對手都不是弱者,任何功夫家派都有其自身優勢,故而跳出常規打鬥模式,倚重各自的獨到技術以及傳統的對搏策略,致令對手恃于仰仗的優勢反倒成爲束縛自身的頹勢,以取而勝之。例如以腿腳功力見長的打法,卻需賴以相當距離才可施展威勢,詠春拳則以一個“黏”字,褫奪了它的發揮空間。
對於力量型的攻擊,詠春拳的對策是以消瀉瓦解之。所謂“一寸長一寸強”,“一膽二力三功夫”等傳統理論,對詠春拳來說也許只講對一半。如果在常規格鬥中“窄路相逢勇者勝”,那麽,講求對搏質量的詠春技擊絕對是“窄路相逢智(技術)者勝”。其保障是密集型的技術支撐。世界上沒有不置人於凶的打鬥,也沒有獨步天下的功夫,區別在於有的功夫屬於“典徑通幽”,有的功夫卻是“直奔主題”。
曾在保疆守土,清匪剿賊中經過鐵血洗禮的詠春拳,自清代之後,洗盡征塵,轉入民間,並一直被視爲武林中的一門“秘技”。其中因“鏢指”作爲詠春拳技法中重殺傷度的攻擊性武器(如鏢插眼,喉,殺擊頸動脈或軟組織部位,扣摔通常致對手頭顫著地等),爲此傳統上對鏢指套路實用技術的傳授頗爲保守。亦因此有人將鏢指實戰技法誤解爲純粹的攻擊型技術。事實上,鏢指套路中同樣包括後發制以占先機的的主守勢技法(正如“子午拳”擊出後,“抽手歸中”本身就是一式醞釀接續攻擊的防守態勢而後發制的常規技法)。“鏢指”序列中,囊括了詠春技法最大比率的兇悍殺技,如糅合“詠春樁功法”的貼,靠,短,密法則,更是配套相得益彰,構築成詠春技擊大法的主旋律。鏢指序列中堪稱經典技法之一“磕肘”,既具擒拿的功能,又能在進擊中同步操控對手失陷于連番受襲之絕境。亦可以在受制于對手的險惡態勢下,借助于“坐馬”(或稱“跪馬”)與腰身變勢的配合而得以反制衡。故有人戲說“磕肘”能“起死回生”,話雖誇張卻有其在理之處。“砸橋”,“砸打”亦是鏢指序列的典範戰技。“砸橋”技法可實施全方位攻擊,摔,打,擒相容。扣砸肘,腕關節甚至頸動脈,得勢於力點力角的功能(攻擊夾角),往往重創對手于一招之下。而衍生自“砸打”技法的“一點手”連消帶打,更被視爲最具有體現詠春實戰攻擊效率的技術精粹。“砸打”技法的“扣關節”或“扣摔”的最大殺傷功能是,要麽致對手頭顫著地造成重度傷害,要麽致對手手部關節斷折。可以說,對“鏢指”以及“樁功”技法把握不當,等於異化了詠春拳整體實戰法則,也就不成其爲詠春拳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追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