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試談福建永春白鶴與廣東詠春拳的關係》 《試談福建永春白鶴與廣東詠春拳的關係》一文是香港李剛先生發表在臺灣武林雜誌上的,而且網上也有轉載,初初讀來也頗覺得有點意思,但後來在臺灣武林增刊《鶴法》一書再三拜讀,卻越來越覺得作者行文論據有點草率。 兄弟練的是佛山詠春拳,也就是作者說的廣東詠春。對於作者文中提到的福建永春白鶴與佛山詠春的關係也有認同之處,我也覺得其兩者之間肯定有千絲萬縷的關係,因爲兩拳種之間的技法、拳理、拳訣實在是有太多的巧合,基於這點,可以肯定的說兩者之間有說不完道不盡的關聯。但觀《試談》一文,作者只是大部分的引用香港詠春拳師梁某人的一部五集的輕鬆小說體著作《詠春xxx》內的詠春源流傳說的內容以及一些國內的某詠春拳師的一些文章中的源流傳說,卻一點也沒有自己考證的論據,也就是說作者完全沒有更有力的論據來論證自己的的論點——這兩種著名功夫的關係。 首先,作者也清楚地知道,至善禪師、五枚師太等人物均是出自兩部民初的兩部武俠小說《乾隆下江南》和《萬年青》,書中的人物包括洪熙官、方世玉、白眉道長等均無真憑實據的證明真有其人,這一干人等只在小說中出現,在目前能夠看到的正史上均無一言半語的記載。按理說,這一干高手幹的是驚天地泣鬼神的反清複明的大事情,實在沒道理只是出現(禾卑)史小說中,在正史中起碼會有“叛逆”之名的記載吧?在這一干人等長期活動的地方——佛山,也沒有留下一絲可以讓後人憑吊的遺迹,而小說中言之確確的火燒瓊花會館也是一個天大的謊言,雖然火燒瓊花會館確有其事,但跟至善禪師、五枚師太、洪熙官、方世玉等的反清複明一絲關係也沒有,這只是紅船弟子李文茂率紅船藝人起義有關。在一些文史專家的考證中也沒有證據顯示這一干高手們的存在。但作者照樣引用梁某書中關於五枚師太是永春白鶴拳高手的說法,按道理,作者李先生是永春白鶴拳的傳人,而且永春白鶴拳歷史、歷代傳人的記載、拳譜等資料還是挺豐富的,應該對五枚師太是否白鶴傳人相當清楚,爲何只是引用別人的論述而無法提出自己的論據,諸如:老拳譜的記述、五枚師太是幾代弟子、她的前輩後輩等有力的論據。還有按照梁某人的觀點:詠春拳是五枚師太爲了克制“少林叛徒”的功夫而創出的功夫,但據小說所載,師太早期是反清複明的骨幹,但到了後來她老人家卻反過來害死了同樣是反清複明的骨幹的方世玉,那請問,這兩位到底哪個是叛徒? 再者,梁某人的《詠春xxx》只是一套小說體的著作,書中所載之事並不嚴謹。書中有關在佛山發生的事情與佛山本地傳下來的說法出入很大,如:阮奇山的事迹。不知梁某是出自什麽樣的目的,把這位元被“廣州詠春”傳人尊爲一代宗師的前輩說成是“只會小念頭、偷看別人教拳”的拳踎子,簡直是不知所謂。這位前輩的事迹在佛山武林傳頌也多,跟這位梁生寫的簡直是天淵之別,而且阮奇山教出的唯一弟子能在廣州這個藏龍臥虎之地打出一片天地,難道真的是靠偷看別人教拳得來的?雖然梁某人也曾在佛山走訪過不少詠春人,但是其中有不少的人士卻對其大有微詞,主要原因就是他在自己的著作中把有不少的人士提供的資料進行歪曲,胡說一通。有一次在其英文版的《詠春xx》出版後再來佛山時,有一位梁某走訪過的拳師因爲一些不是這位拳師說的話硬給安到他頭上來而去找梁某對質,當著梁某弟子的面說了梁某人一大通。通過這些事看來,梁某著作的可信度則是一個很大的問好。 其三,“按照梁的說法:(永春白鶴拳的)姑娘步的形式與我們詠春的箭步,無論在形態及用途方面,都很相似……”。其實兩種功夫有相似的地方最多也只能說明兩者之間有其相聯的關係在內,不能硬要與某人連在一起。按照這種的說法,洪家拳的四平大馬和北方很多功夫(如紅拳、查拳等)的馬步也很相似,那是不是也可以說是洪家拳的創始人也曾經是紅拳、查拳的第某代傳人?還有,“根據資料看來,方七娘應該比五枚師太的時代至少早一百年…..”這就奇怪了,方七娘的資料是來自于地方誌和傳世的拳譜,應該可信,但五枚師太可也是來自於小說,這可信嗎?這樣推斷兩者的關係,可行嗎? 第四,文章有提到佛山韓先生出版的《詠春拳》系列中的源流問題,其中說是嚴詠春在五枚師太所傳的功夫上吸收了方姑娘的白鶴技法而創出的拳術就是詠春拳。對於這種說法,李先生卻說成是取材與坊間小說,不可信。但五枚也是出自坊間小說,到了梁某人的著作就變成了“來得實在”(這是李先生的原話),這卻是爲何?難道只許五枚師太是白鶴高手創出詠春拳,就不許嚴詠春是白鶴高手結合自己的心得創出詠春拳?這是什麽樣邏輯?
也許洪拳和詠春有共同祖先
~~~~~~~~~~~~~~~~~~~~~~~~~~~~~~~~~~~~~~~~~ http://blog.yam.com/wingchun/article/1646305 三拜佛與小練四門 wingchun - 各派典故 2006-04-06 16:11:50 日前取得了至善永春拳的三拜佛套路,看完Andreas Hoffman打完後,竟有了似曾相識的感覺,由於筆者本身學過順德永春的四門套路,因此對於至善永春拳的第一套三拜佛之後加入打四個方位的後續套路,不覺帶有些許的親切感。現今詠春拳的許多門派,大部分的小念頭套路,皆在做完連續日字衝搥之後收式,而順德永春的小練及至善永春在三拜佛之後又加入了四個方位的套路,相對的異於各派,並且有攔橋及蝴蝶掌的手法,這點讓筆者直覺,三拜佛跟小練四門一定有的關連。 筆者從手上收集的資料看來,至善永春拳所尊的祖師為少林至善禪師,而目前在順德永春供奉的祖師靈位為少林永春祖師靈位,為至善禪師,即可看得出二者有一定關聯。而在梁挺論詠春一文中所提及小念頭與三拜佛之間的關係如下:「小念頭,過去亦別稱“三拜佛”,但仍以前者的名稱流行。所謂“三拜佛”者,是由於再次 “古式”套路中有一攤兩伏的動作;而已四指朝天,形如拜佛狀的護手作爲收回身前的動作。但由葉師及現實所傳者,多爲“一攤三伏”之法,故以不算三拜佛已。」可佐證三拜佛與小念頭之間密切的關係。 由下列二段的影片中,大家或許可以先看看二套的異同。
http://podcast.blog.webs-tv.net/wingchun/podcast/124508
至善永春三拜佛 Andreas Hoffman師父示範
http://podcast.blog.webs-tv.net/wingchun/podcast/532237
順德永春小練四門是由順德杏壇的黎詠欣小朋友演示。 此外,就Andreas Hoffman師父網站所寫的傳承,至善禪師傳鄧本及黃華寶(順德永春梁贊之師)再傳馮小青後,就各自傳與不同人,而至善永春拳這支系,也較為低調。雖說葉問同時代在廣州的永春拳師彼此都以師兄弟相稱,但所學卻又不近相同。筆者試以自己本身有限的學識來做個推測。如果照Andreas Hoffman師父流傳下來的傳承表來看,Andreas Hoffman的師父衛恩,分別接受馮小青支系及鄧本之學,加以整理,可以推論其三拜佛或為永春的古式,也就是古式小練,而三拜佛本身有很多類似鶴拳「駿身」動作,可以看出跟鶴拳有直接的關係,而筆者有緣曾見過順德永春譚煥標師父打小練,也有類似鶴拳的發勁的功法,或更可證明三拜佛確實為古小練。其次,令人玩味的後面四方的打法,就值得讓人思考了,同樣是拳套結束後,跟著開始加上步法,拳打四方,這與現今許多不同派別的永春同門來說,就會覺得奇怪了。這個疑問也曾在筆者心中想了好久,目前暫無定論,茲就手上有的資料來推論: 照陳汝棉之孫陳國基《先有陳華順 後有李小龍》 http://www.sc168.com/file/sdnews/sdnews/200411090028.htm 所述: "永春拳有三套刀、六套棍、十二套拳等功夫,但佛山弟子大部分隻學得兩套半功夫,原因是他開崗瓦店,白天做生意,晚上秘密教武,而店內地方狹窄,只有一條過道。所以當初,他的弟子只學了小練頭(半套)、尋橋、標指共兩套半功夫,但學四門(半套)需要四個方位的空間而無法學。等到後來條件好一些,陳華順已年老血壓高,行動不便,弟子們終不能從師傅那裏學到全套功夫。只有兒子陳汝棉勤奮好學,有“兩廣陳汝棉”之稱,身手與父親相似,且陳華順經常回杏壇,所以他把贊先生秘傳功夫多傳給兒子。陳國基補充說:“功夫傳給兒子是天經地義的,但他並不是不傳給其他弟子,實在是條件所限。” 文中寫的似乎合情合理,但我們可以質疑,既然四門不能教,那為何又能教六點半棍?現今大部分永春同門除了三套拳外,另外仍有傳蝴蝶雙刀(八斬刀)及六點半棍,如此說來就不合情理了。這或許也是大部分之前未聞四門,或永春仍有其他套路,而一直被人所質疑的地方。就筆者所想,在梁贊傳與陳華順永春的功夫之後,陳華順系中,兒子陳汝棉所學或許較師兄弟的多,而陳華順許多門徒學完三套拳後,就直接學兵刃,而其他套路為何陳華順為何沒在授其他門徒拳套,筆者手上資料不足難以定論,若說藏私,或說未學、或者未傳下也未嘗不可能,是以在廣州所傳的永春就多為三拳一刀一棍一樁了。筆者不想引起筆戰,只純就推論,尚待前輩們指正。註1 從至善永春及順德永春的第一套拳來看,四門拳的存在與否應是越來越明顯,至於其後常被人說是假造出來的「永春後半部」,筆者寧願選擇相信有存在,因為在人才鼎盛的嶺南武林,永春拳經過歷代宗師們彼此切磋改良及精進,許多套路是有可能的,筆者看過順德的伏虎、降龍、紅沙手,皆有濃濃的少林拳影子,這也印證這二派為何尊少林至善禪師為祖師的說法。註1.四門套路在彭南一系中也有教。鶴拳裡也有四門套路。 相關網址 至善永春拳 http://home.vtmuseum.org/genealogy/chi_sim/index.php 永春功夫 http://home.kimo.com.tw/fancy500102/ 至善永春六點半棍片段─鄧奕宗師示範 http://podcast.blog.webs-tv.net/wingchun/podcast/124691 wingchun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